自中央依法治國辦在全國部署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以來,甘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和省司法廳始終堅持發展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錨定目標加力加壓促攻堅,凝聚合力協同聯動抓落實,著力解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堅決把專項整治成果轉化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助推甘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堅持政治引領
高位謀劃推動
甘肅始終堅持把專項整治作為踐行法治為民、整治頑瘴痼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重要舉措,與全省正在開展的“三抓三促”行動、主動創穩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相結合,全面加強對全省開展專項整治的組織領導,確保有力有效開展。
制定“1+2”工作方案。甘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結合全省實際,精心研究制定并以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名義印發《關于在全省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工作方案》,聚焦逐利執法、執法不規范、執法方式簡單僵化、執法粗暴、執法“尋租”等整治重點,提出通過開展專項整治推動執法理念方式明顯優化、執法能力水平明顯加強、隊伍紀律作風明顯改進、執法環境明顯凈化、制約監督體系明顯規范、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六個明顯”工作目標。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緊密結合行業特色實際,分別制定本系統具體工作方案,列出36項、16類整治重點。
組建工作專班。為切實加強對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組建1個領導小組、1個辦公室、6個專責組和多部門參與的“1+1+6+N”工作專班,成立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省委依法治省辦主任為組長,兩名省政府分管副省長為副組長的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立交通管理執法督導組、交通運輸執法督導組、問題線索督導組、綜合協調督導組、信息報送組、宣傳報道組6個專責組。各地還邀請檢察機關、組織部等多部門參與,確保專項整治深入推進。
創新推行“四個一”工作模式。積極推行“一周一專報、半月一匯總、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調度”工作模式,建立請示匯報、協調聯絡、線索研判、信息報送等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及時向中央依法治國辦、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請示報告制度,加大對專項整治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指導和統籌調度力度,推動形成條塊結合、協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截至目前,下發通報、督辦通知43次,報送專報246次,印發各類簡報59期,省市縣三級分別召開領導小組會、工作推進會、工作調度會358場次。
全面啟動部署
逐級迅速落實
甘肅始終堅持高標準部署、高效率推動,努力推動專項整治跑出甘肅“加速度”。
迅速動員部署。在全國率先召開省市縣三級貫通的專項整治啟動部署會議,省委省政府兩辦和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參會,對全省專項整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省14個市(州)、蘭州新區、甘肅礦區和公安、交通運輸系統迅速行動,結合各自實際,先后召開啟動部署會、專題推進會和領導小組會,對本地區本系統開展專項整治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細化工作舉措。
及時發布專項整治公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省司法廳和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第一時間面向社會發布公告,公布專項整治重點內容,暢通舉報郵箱、電話以及12348法律服務熱線、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熱線、12389公安機關及民警違法違紀舉報熱線等投訴渠道,廣泛收集問題線索,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支持和監督專項整治工作。全省各地同步發布問題線索征集公告,自覺接受社會公眾,形成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響應、各地各相關部門合力推進的良好態勢。
設立“二維碼”一鍵舉報平臺。在前期公布郵箱、舉報電話的基礎上,堅持“線上+線下”雙向發力,在法治甘肅網建立問題線索征集“二維碼”一鍵舉報平臺,舉報人按照操作指引,不僅能詳實填寫具體問題線索,還可上傳照片和視頻等佐證材料,隨時隨地反映問題線索,進一步拓寬了問題線索收集渠道。
廣泛宣傳發動
營造濃厚氛圍
宣傳發動作為提高人民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的關鍵環節,貫穿于專項整治全過程、各方面,必須多渠道、多層面、多維度加大力度宣傳發動。
打造線上宣傳矩陣。線上媒體傳播速度快、效率高,通過建立線上媒體矩陣,不斷擴大專項整治影響力。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在省內外主流媒體發布專項整治進展情況,推送數、轉載量、點擊率超過千萬,有效營造出開門搞整治的濃厚氛圍。
用活線下宣傳載體。全省各地利用滾動電子屏、宣傳欄、宣傳燈箱、出租車頂燈等平臺,滾動宣傳標語10萬余次,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5.2萬余份。省高速公路路政執法總隊采取“大喇叭+集中宣講”等形式將宣傳工作延伸到鄉鎮。慶陽市董志鎮在西峰融媒以說唱方式創新開展宣傳。
開展集中宣傳月活動。為確保專項整治宣傳不斷、聲勢不減,在自查自糾關鍵時期,集中利用一個月時間在全省部署開展“專項整治宣傳月”活動。在報紙上設置專欄,定期宣傳工作成效,公布典型案例,在“法治伴你行”欄目,動態播放專項整治推進舉措,面對面訪談群眾舉報問題線索辦理情況,由群眾說、讓群眾談專項整治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深入自查自糾
做到即知即改
甘肅堅持“刀刃向內”“動真碰硬”“見人見事”的工作要求,抓源治本、標本兼治,確保力促立改,見行見效。截至目前,自查問題5443個,已整改5200個、整改率96%。
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全省各地公安、交通運輸部門結合行業實際,開展執法突出問題大排查、大整治,采取個人自查、互幫互查、案卷評查和召開座談會、梳理行政復議訴訟案件、聘任社會監督員、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自查自糾,深入查找本地區、本系統和執法人員突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堅持開門搞整治,各地邀請群眾、司乘人員、運輸從業人員召開執法突出問題開門納諫座談會900余場次,走訪服務行業、企業4700余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
部署開展二次自查工作。針對第一次自查自糾工作中,一些地方自查自糾敷衍塞責、不深不實、整改不力、沒有全覆蓋的問題,指導公安、交通運輸系統開展二次自查,并落實領導小組組長簽字背書承諾制,對不主動深查問題,被群眾舉報和督導檢查發現問題的,按照有關規定,從重從嚴處理,真正做到“見人見事見責任”,推動自查問題清倉見底。
組織自查自糾“回頭看”。為持續鞏固自查自糾階段工作成效,在開展二次自查的基礎上,聚焦查找薄弱環節和存在的深層次執法突出問題,堅決摒棄墨守成規的“慣性”思想、事不關己的“看客”思想、敷衍應付的“過關”思想,根據各地實際,深入組織開展自查整改“回頭看”,確保單位、個人自查整改全覆蓋,無死角。
構建閉環管理
抓好問題線索辦理
甘肅堅持把抓好群眾反映問題線索辦理作為專項整治的重中之重,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問題線索,建立“1+2+4”問題線索清單制度,按照重要、一般、其他三類,建立1個總臺賬,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運輸執法領域2個專項清單,規范問題線索辦理記錄、轉辦、反饋、回訪“四聯單”,形成問題線索“受理、甄別、轉辦、辦結、反饋、回訪”全鏈條閉環工作流程。
在嚴格落實閉環管理的基礎上,按照“一問題一方案一報告一卷宗”要求,對群眾反映的每一條問題線索,逐個過篩、逐項核查、逐一督辦,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專項整治取得的成效、帶來的實惠。全省共收到群眾反映問題線索1032條,辦結率96%,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
強化督導檢查
壓實工作責任
督導檢查是確保專項整治扎實開展、不走過場、取得實效的有力舉措。
甘肅堅持把督察作為壓緊壓實責任、打通問題整改“最后一公里”、確保取得群眾滿意成效的重要手段,省專項整治辦抽調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業務人員并邀請律師、記者對各地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明察暗訪和實地督察。
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成立暗訪組、督導組,對各市州107個基層單位開展明察暗訪和實地督導。
各市縣成立暗訪組和督導組,對14個市州、86個縣區和200余個基層公安、交通運輸系統單位開展督導檢查。
落實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協作配合辦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省市兩級紀檢監察部門先后一百余次參與實地督察和問題線索分析研判、核查調查工作,推動問題整改1000多個,形成了上下聯動、以督促改的良好工作格局。
建立長效機制
鞏固深化整治成果
甘肅堅持邊查邊改邊治,督促指導各地和公安、交通運輸系統抓好涉及相關執法領域行政規范性文件、執法規范化機制、執法聯動機制的制定修改工作,持續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制約監督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宣傳教育、執法監督和平安交通安全體系,努力把健全完善制度措施轉化為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常態長效機制。
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新增、修訂、廢止道交領域相關制度499個,其中涉及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58個,執法規范化內部工作制度文件441個,特別是省公安廳印發《公安交管部門辦理危險駕駛案和交通肇事案執法提示的通知》,省交通運輸廳修訂《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適用規則》《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清單》和《交通運輸行政處罰案卷制作規范》,隴南市建立健全《交通運輸執法領域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制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規則》《重大疑難行政處罰案件集體討論會審制度》等制度,慶陽市積極探索“市級+縣區”聯網、“綜合執法+行業管理”聯合、“交通+交警”聯動三聯執法監管機制。
解決“急難愁盼”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甘肅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專項整治成效的第一標準,督促指導各地制定為民辦實事項目清單,大力開展柔性執法。
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聚焦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聯合開展全省暑期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工作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2023行動,省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部署開展道路交通“除隱患查違法保安全”專項整治,公安系統印發道路交通安全“嚴管十條”,并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百日行動”,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開展全省公路安全設施及平面交叉等設施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專項行動。
全省共排查安全警示標牌,人、車行燈組等硬件設備8947套,停用設備771套、更新備案870套;蘭州市建成西北首家摩托車電子化考試場地;張掖市、白銀市、嘉峪關市梳理“兩輕一免”事項1500余項,適用“首違不罰”事項96項,交通違法抓拍率同比下降30%左右;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針對個別路段事故易發多發問題,合理設定城市貨車通行限制,建立警企聯系機制,增設安全駕駛提示牌1800余處,改良升級城市交通設施1200多處,增設公共停車位81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