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城鄉社區警務戰略,扎實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和道路交通安全“減量控大”行動,深化落實“護航警官”工作制度,嚴厲打擊涉黑涉惡、詐騙老年人、侵害婦女兒童權益及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
全省公安機關立足省情實際,以主動創穩為牽引,堅持“主力軍”擔當,切實把保穩定促和諧時時放在心上、牢牢扛在肩上、緊緊抓在手上,以“一失萬無”的警醒、“萬無一失”的細致,自覺擔負起保一方平安、護一方穩定的政治責任,著力塑造安全穩定的良好態勢,護航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上下聯動 構建一體部署的創穩工作體系
主動創穩,核心是創,目標是穩,關鍵在主動。
在3月31日召開的全省公安機關主動創穩推進會上,全省公安機關誓師啟航——
主動創穩是捍衛“國之大者”的內在要求,是護航“省之要者”的生動實踐,是回應“民之盼者”的務實舉措,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知重負重、知責盡責,不斷增強主動創穩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要當好“主人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意志投身主動創穩。
省公安廳統籌各部門警種、成立貫穿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的領導小組,強化上下協調、統籌推進,壓緊壓實各級公安機關黨委主體責任、屬地直接責任和部門警種主管責任,及時搭建“上下一體、責任到人”的責任體系。
為切實做到守土知責、守土擔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省公安廳制定印發《全省公安機關主動創穩工作三年規劃綱要(2023—2025年)》,明確7個方面28項舉措,細化90項具體任務,各地各部門警種分條線、分領域、分層級制定實施方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既用“放大鏡”統籌全局推進整體工作,又用“顯微鏡”把牢細節完成既定目標,迅速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體系。
作戰圖明確了,“一本賬”推進成了關鍵。
全省公安機關健全完善工作任務、工作責任、現實矛盾問題、制度機制“四個清單”和創穩工作、情報信息、分析研判、核查處置“四個臺賬”,將主動創穩工作納入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優化細化考核指標,清單化、制度化推進全省公安機關主動創穩開展,高效形成“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落實體系。
當好經濟發展“護航員”惠民便民“服務員”
平安是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愿望,是高質量發展最基本的前提。
全省公安機關緊緊圍繞影響經濟發展的問題,部署開展“隴劍”系列專項行動,嚴打經濟金融領域突出違法犯罪活動,全力參與高風險金融機構化險和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工作。今年以來,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1441起、挽損10億余元,協助清收不良資產38.34億余元,切實當好經濟發展“護航員”,助力全省經濟運行效速兼取、量質共贏。
180項公安業務實現“網上辦”,114項實現“全程網辦”,7項交管業務和戶口遷移、戶籍證明類項目實現“跨省通辦”……聚焦影響人民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全省公安機關進一步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改革,切實當好惠民便民“服務員”,群眾享受的改革紅利更加務實,平安穩定的民心基礎不斷夯實。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省公安機關認真貫徹省委“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部署,深化推進已出臺惠民利企舉措落地,創新推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十項措施”。深入落實公安機關“包抓聯”企業工作和護航警官制度,全省包抓聯企業4850家,1949名護航警官點對點跟進服務保障,用情用心紓困助企。進一步加強企業周邊治安環境整治,依法穩妥辦理涉企案件,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為打造一流法治營商環境貢獻公安作為。
矛盾調處更主動 以“基礎實”護“百姓安”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
主動創穩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公安機關聚焦工作部署、現實需要和群眾期盼,將主動創穩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探索創新維護穩定新路徑、新方法,切實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夯實主動創穩的民心基礎。
全省公安機關聚焦婚戀糾葛、家庭矛盾、鄰里沖突、勞資債務等矛盾糾紛,強化源頭防范和疏導化解,努力以“基礎實”護“百姓安”。今年以來,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4萬余起。加強社會面巡邏防控,嚴格落實公安、武警聯勤武裝巡邏和“1、3、5分鐘”快速響應機制,社會治安防控網越織越密。深化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實行“嚴管十條”措施,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百日行動”,萬名警力上路防事故、保暢通。以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為抓手,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深入開展“云劍”“隴劍”和預防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聚力攻堅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等新型犯罪,持續嚴打涉“食藥環”領域犯罪,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1.5%,破案數同比上升12.5%,電信詐騙案件連續23個月保持發案、損失“雙下降”。
為正本清源以治促穩,全省公安機關探索建立三級網格、警格、志愿者“3+3+N”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推動社區警務深度融入社區管理、網格管理,以高質量的治理成效筑牢安全穩定防線。深化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創新開展網上“低俗、庸俗、媚俗”三俗內容及謠言信息專項整治,約談1780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推動基層警務跨越式發展社會治理更主動
內外兼修,夯基固本增實力。
為實現“應急維穩”向“常態創穩”轉變,全省公安機關強化預警預防、源頭治理,建立健全常態化維護穩定工作機制,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做到經常,嚴格落實公安局班子成員聯系派出所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部門警種支援派出所工作機制,促進基層提振、基礎提質、基本能力提升。全面落實派出所和社區民警警力配置“兩個40%以上”要求,推動機關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區前置。大力推進綜合指揮室建設,建成派出所綜合指揮室350個,推動基層警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全省公安機關進一步強化數據賦能提效力,搭建易引發命案矛盾糾紛預警模型,實時預警潛在風險,累計發現化解易引發命案線索200余條,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織牢“城市安全網”。加快推進智能安防小區建設,強化智能前端布建和數據匯聚,打防管控工作更加耳聰目明。深化“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聚焦實戰研發各類模型工具220余個,推動基層“智治”水平不斷提升。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建成102個一體化、智能化執法辦案中心,實現了規范執法和辦案效率“雙提升”,源頭上減少了執法問題發生。全面落實案件辦理全過程監督和“五級審核把關”制度,常態化開展案卷評查,提升執法辦案質效。
關口前移、責任前移,積極作為……全省公安機關主動創穩呈現載體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的良好態勢,為全省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