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三力”化爭議? 樹起調解“金招牌”
——平涼市莊浪縣“張曉麗調解工作室”定分止爭有高招
平涼市莊浪縣城市社區管委會下轄8個社區,人口基數大、流動人口多、進城務工人員多,矛盾糾紛集中在鄰里和家庭方面。在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過程中,“熟人”作用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城市社區創新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將熟悉基層治理、熱心公益的退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納入人民調解人才庫。尤其是成立以退休女職工張曉麗為代表的個人調解室,充分發揮其人熟、地熟、社情熟的優勢,及時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一線。近年來,張曉麗調解工作室共成功調處重大疑難矛盾糾紛53起,民間矛盾糾紛300多起,有效預防了一批“民轉刑”案件發生。2021年,張曉麗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2023年5月1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昌升在調研莊浪縣紫荊社區時,對“張曉麗調解室”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2023年10月,張曉麗調解工作室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發揮人熟地熟的親和力
情感交融化解矛盾糾紛
社區工作二十多年,張曉麗走遍了轄區的大街小巷,熟知居民的一點一滴。在日常排查走訪時,她隨身攜帶的民情日志上,詳細記錄著走訪過的困難群眾基本情況、網格事件、矛盾糾紛。正因為她人熟、地熟、社情熟,對一些苗頭性、初發性的矛盾糾紛提前介入、及時就地化解。在化解家庭矛盾糾紛時,張曉麗通過暖心交流、親情感召、情緒疏導,準確把握矛盾爭議的聚焦點,堅持以案說事、以情感化,幫助當事人換位思考,達到相互理解原諒的效果。
2022年11月,一位老太太找到張曉麗,哭訴老頭經常打她……。張曉麗了解具體情況以后,從解決家庭困難入手,為他們申請了臨時救助和城市低保,又跑前跑后為老人的兒子聯系??漆t生,以實際行動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老人每見到她都會說:曉麗,太感謝你了,老漢現在脾氣好多了,也不打她和孩子了,對他們也比以前關心了。
5月14日,張曉麗在城市社區管委會西街社區調解家庭糾紛。
發揮群眾口碑好的影響力
以理服眾化解矛盾糾紛
在社區工作期間,張曉麗常年扎根小區院落,對每一起調解案件,力求把握爭議的聚焦點、利益的平衡點、法理情的契合點“三個關鍵點”,幫助當事人雙方厘清是非曲直并對癥下藥,不偏不倚、以理服眾,樹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有口皆碑的影響力,群眾親切地稱她為“張大姐”。
2021年7月,禮堂巷的法院家屬樓內居民因私自搭建發生矛盾,眼看就要爆發沖突。一位熟知張曉麗的居民立即撥通電話,張曉麗與社區書記迅速到場,主持調解。張曉麗了解情況后,首先對大家的過激行為進行批評教育,讓劉某拿出房屋產權證進行核對,隨后邀請住建、自然資源、執法等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對劉某私自搭建行為進行確認。為防止拆除后雙方又起摩擦,張曉麗借此對城市管理相關法規向在場民眾進行了講解,并發放了個人調解室工作指南。最后雙方握手言和,一起居民糾紛在張曉麗的主持下化干戈為玉帛。
8月15日,張曉麗和李寶鵬在紫荊社區張曉麗調解工作室,主持調解一起由交通事故引起的賠償糾紛。
發揮熟知法律的說服力
依法化解矛盾糾紛
退休后的張曉麗刻苦鉆研法律法規,堅持在排查中普法、在調解中釋法、在案例中說法,力求讓每個調解卷宗都情法統一、公平公正、用法適當。五十六歲的楊新恒于2020年10月突發腦溢血,喪失勞動力,育有一女楊琴已出嫁。楊琴以父親對自己不好和家庭經濟緊張為由,不愿承擔贍養義務。張曉麗得知情況后,主動聯系其女做思想工作。起初,楊琴極為抗拒,表示自己已出嫁,沒有贍養義務。張曉麗看到楊琴態度頑固,便拿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其中的法律規定逐條解釋,并結合道德人倫,耐心解釋履行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通過法律攻心,楊琴逐漸認識到錯誤,承諾每月向老人支付贍養費用800元,并定期帶老人檢查身體、購買藥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目前,父女關系相處融洽,楊新恒病情穩定。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睆垥喳愓{解室是平涼市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是莊浪縣城市社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的一張靚麗名片。壯大充實調解人才庫,以“張曉麗調解室”為主體,吸收退休檢察官楊江東、心理咨詢師蒙曉霞、法律援助中心律師梁滿珠等一批懂法律法規、有調解專長、有群眾威望和熱心于人民調解工作的各行各業人才,充實到城市社區矛盾糾紛調處人才庫,為及時調處矛盾糾紛提供人才保障。
培育專職化調解隊伍,以調解人才庫為支柱、專職人民調解員為主體、兼職調解員為補充、調解信息員和調解志愿者為輔助,通過組織定期培訓、專家輔導、旁聽庭審、交流觀摩、以老帶新等多種形式,加強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建成一支講政治、懂法律、善調解、守紀律、有威信的專業化、職業化人民調解員隊伍。
健全立體式調解機制,按照“一網十員”運行模式,把城市社區劃分為102個網格,配備102名社區工作者擔任專職網格員,10名縣委常委、17名社區科級干部直接聯系包抓網格,并將轄區老黨員、警務員、法律援助員、婦兒維權員、物業管理員等“十大員”統一納入網格,實行一網統管,常態化開展民情走訪、積案化解、法治宣傳、志愿服務等,基本形成矛盾糾紛分析研判、精準摸排、多元調處、多維預防的基層治理“硬防線”,切實提升廣大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